归根到底,薛绍不是土地生土长的唐人,他的脑海里关于“门第出身、世族政治”的观念,远没有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和一位现代人的历史使命感,来得强烈。

“既然已经然出了选择,就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我总该给这个时代,带来一点特殊的东西!”

堡南粮屯的烟火已经散尽,就如同薛绍心头的阴霾和顾虑那样。

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薛绍一行数百骑如千军万马一般声势赫赫的奔出了鸿云堡。

两个百年望族累世名门,在他们身后轰然倒下。

次日,薛绍一行仍是只有二十余骑抵达了绥州。薛楚玉和他麾下的跳荡军重回了朔方,就如同一柄盖世神兵杀人见血之后铿锵入鞘。

武懿宗还在绥州,薛绍为他而来。

鸿云堡的事情搞得那么惊天动地,武懿宗既不聋也不傻,当然是早就知道了。其实从他逃离鸿云堡的第一刻开始,武懿宗就早已料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否则身为钦差大臣,他不会那么狼狈的落荒而逃。虽然人不是聪明,但是武懿宗的“政治嗅觉”总比柳渊这种井底之蛙,还是要灵敏一些。

但是武懿宗仍是没有料到,薛绍会下手那么痛狠,直接一刀就把柳渊的人头拿下了,连押送京城让三司会审都直接省略了——人家好歹也是一个伯爵啊!

听闻消息之时,武懿宗只感觉脖子那处一阵凉嗖嗖的。他当下做出了一个极为“英明”的决定,赶紧按照原有的计划,去收购那些被他强行摊卖出去的军粮!

这一次武懿宗的办事效率奇高,几天下来他已经收回了十几万石的粟米军粮,而且每一笔钱粮往来都记载得相当清楚。武懿宗甚至要求“卖家”写下了亲笔书函从旁佐证,以证明他这些军粮的“光明”来路。

薛绍到了绥州之后,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竟然看到了一股“捐献热”。很多绥州的百姓们无比热情的自发赶到官府捐献粮草,目的是“资助王师抵御突厥外敌”。

薛绍有些不解,按理说绥州的百姓们在经历了白铁余之乱以后,并不富裕。后来又经历了武懿宗的强行摊卖粮草,个个满肚子怨气,怎么还会主动募捐呢?

这事蹊跷。

为了弄清始末,薛绍决定暂时不进绥州官府,先去找玄云子打听一番。每日都与绥州的平民信徒亲密接触,玄云子肯定知道内幕。

一行人踏着夕阳,到了三清观。

月奴每日倚门而盼,总算看到了薛绍归来,瞬时如同飞翔一般跑出了山门,来到薛绍的面前。

“公子,月奴为你执缰!”

薛绍微然一笑的点了点头,月奴眼眶儿顿时一红,连忙扭过了头去。

“你也是做将军的人了,怎么动不动就哭鼻子,做此等小女儿之态?”薛绍并无责怪之意的柔声斥了一句,问道,“玄云子在么?”

“在呢!——正等着公子!”

薛绍有些好奇,“她知道我今日会来?”

“她每日都等。”月奴有口无心的快语道,“她说,公子办完事情后一定会到三清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