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原拉据战】

秦国打趴下楚国之后,又回过头来攻打魏国。公元前276年,白起发动攻击拿下了魏国两座边城。第二年,秦相魏冉亲自率领大军围攻魏国首都大梁。韩国派大将暴鸢来救,秦军围城打援,将韩军击溃,斩首四万。魏国只好割地求和。又过一年,秦军再次出击,占领了韩、魏两国大片边境地带,秦国中原的地盘又扩大了不少。在秦国一连串的进攻下,一向是难兄难弟的魏韩两国也按照就近原则发生的分化。韩国与秦国接壤较多,倒向秦国,做了秦国的马前卒。魏国与赵国接壤较多,拜赵国为大哥。公元前273年,赵魏联手向韩国发起进攻,派军包围了韩的华阳。华阳眼看就要被破,韩国急忙向老东家秦国求救。派去了使者无数,可秦国的救兵始终不见踪影,急得韩国君臣团团转。韩相公仲朋突然想起一个叫田苓的家伙,据说他口才不说,派他去秦国,或许能搬来救兵。公仲朋找到田苓道:“军情十万火急,先生虽然有病,也烦请去秦国一趟吧!”

田苓到了秦国,并不直接见秦王,而是找到了秦国的实际当家人魏冉。魏冉问道:“韩国很着急了吧。不然不会让来啊?”

田苓道:“我们韩国才不着急呢!”

魏冉道:“你在说瞎话。你们的使者排着队来秦国求救,还敢说不急?”

田苓道:“实在不行的时候,我们韩国就跟别人混。反正我们是做二奶的命,大款不急,我们才不着急,谁强就傍谁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魏冉道:“这么说你不用见秦王了,救兵的事我帮你搞定。”

八天刚过,秦国的救二奶兵就到了。由此可以看出两点,一、秦国的办事效率极高。二、穰候的专权程度也极高。秦军的统帅是可怕的白起,副统帅是胡阳。秦军与魏赵联军在华阳大战一场。结果魏赵联军被杀得大败,扔下十三万颗脑袋,其余的转身就跑。魏军比较幸运,在统帅芒卯带领下保住了性命。赵军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万多士兵被秦军追上包了饺子。秦军一向没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也用不着改编敌人军队,所以只好将这两万多个饺子赶入了大锅黄河。秦军乘胜跟进,再次包围了大梁。大梁城内的魏国君臣挨打的次数多了,也有了应付的心得。以往成功的经验是只要大梁被秦军包围,魏国就向周围国家求救,救兵一来,秦军就只好退却,有时还得丢点面子。这次,魏相须贾直接找魏冉商量:“我们魏国已经全力做好了防守大量的准备,赵国、燕国、楚国军队也已经准备增援,到时秦军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不如你们少要点,我们少给点,咱们两国私了算了。我们割出南阳,你们退兵怎么样?要不,楚三国军队到了,事情可就不这么好解决。”魏冉想想也好,便同意了须贾的请求。其实楚、赵新败,很可能没有心情管魏国的闲事,须贾也就是虚言吓唬。公元前272年,秦国将韩魏的南阳和楚国的宛合并建立了南阳郡,这样秦国在中原地区就有了第一个正式的行政区。

自从公元前294年即位以来,赵惠文王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风云之中迅速成长。他摆脱了李兑的控制,完全掌握了赵国的政权,将赵国打造成兵精国富的北方强国。赵国一般小儿子国王比较能干。任何一个强国都拥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库。如果说国家是大厦,那么人才是支柱;如果说发展是速度,那么人才是加速度。一国的衰败总是从人才的流失开始的,这几乎已成战国时期的铁律。赵惠文王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才形成赵国朝廷人才济济的局面。五国攻齐时,赵惠文王曾拜乐毅为相。后来又起廉颇于行伍之中,蔺相如更是从一个宦官的手下被提拔为上卿。赵惠文王还敢于跨专业使用人才,比如说赵国的另一名将赵奢的最初职业是税务官。

赵国的封君远不如齐国的封君逍遥快活。齐国的靖廓君、孟尝君父子牢牢地控制薛地,不但经济上自负盈亏,还有独立的武装力量。赵国的平原君也有封地,但是连税收自己都做不了主。赵国的法律规定封邑内的税收归国家所有。这条法令让平原君非常不满意,他打心眼里想把税收截留下来,留作小金库,备不时之需。但是来收税的官员赵奢却不答应,坚持要平原君府上缴税收。平原君府上的工作人员仗势欺人,对赵奢百般阻挠。偏偏赵奢也不是吃素的主,一声令下,随从侍卫上去砍翻平原君府九名工作人员。这一下,赵奢捅了马蜂窝。赵奢只是一低级税务官,而平原军是国君的兄弟,赵国的封君,权势逼人。平时如果两人在大街上相见,平原君理不不理赵奢。没办法,两人的级别差得实在太远。当平原君听说府上工作人员竟被一个小小的税务官砍死九个,火冒三丈,带着家兵家将将赵奢围在当中,准备将他杀死。没想到赵奢一点都不害怕,口中振振有辞,道:“君为赵国第一号公子,家大业大,却不明白国与家的关系,公与私的道理。如果贵府不带头奉公守法,赵国的法令还有谁人遵守?法令不行,赵国就会衰弱,衰弱的赵国无法抵挡敌国的进攻。如果没有赵国,哪里还有你平原君的广大家业。为君计,莫如奉公守法,如实纳税,如此则上下相安,上下相安国防才能稳固,国防稳固赵国才能保持强大。君为强大赵国的贵戚,必然会受到天下的敬重。”平原君不禁对眼前的这个小税务官肃然起敬,这样的道理以他千尊之躯从不曾听别人对他讲过。平原君不但没有杀掉赵奢,还把他推荐给赵惠文王。“富贵显中求”,说得就是赵奢。估计赵奢在下手之前也多少了解一些平原君的为人,如果碰到的是孟尝君那样一心专权的人,无论说得多么在理,恐怕都难逃一死。同样是封君,思想境界,价值取向还是有差异的。

税务官本是文职,赵奢却表现出了文职官员少有的威猛不羁。好是好矣,可如果主抓全国的税收工作,不缴税就砍脑袋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赵惠文王考虑到这一点,心想既然你爱好动粗,那就派你职业动粗吧。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官。在齐国战场,赵奢果然立下功勋,地位直线上升,与廉颇,蔺相如等大腕将相仅差一级,不过这一级马上就会补齐。感谢秦国给的机会。

秦国从楚国那里捞着了油水,赵国也从齐国那里尝到甜头。秦国攻不下魏国,终于明白这是由于魏国旁边站立着一个强大的盟国赵国。本着擒贼擒王的原则,公元前269年,秦国派将军胡阳越过韩国,向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发起进攻。从阏与到邯郸是一条狭长的道路,周围布满大山。

军情传到赵都邯郸,赵惠文王召集文武大臣召开了御前会议。会上,廉颇认为道路狭险,地形逼仄,远离首都,不适合大军团作战,以不救为妙。赵惠文王又问乐乘,乐乘也持相同观点。赵惠文王颇具进取心,不甘心白白丢失一块土地,但他又不懂军事,便又转向赵奢咨询意见。赵奢认为道路狭险,地形逼仄,远离首都,不适合大军团作战对赵国如此,对秦国也是如此。同样地劣势条件下,勇猛的一方将取得胜利,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于是令赵奢为将,帅军去救阏与之围。

岂知赵奢吹起牛来一套一套,打起仗来却比较熊包,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安营扎寨,将全部精力用于巩固营垒,而且一停就是28天,看样子是不打算救阏与了。秦军的侦察兵来到赵军营地打探赵军动向的时候被抓获,赵奢不但没有处罚该侦察兵,相反却一顿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还转达了对秦军统帅胡阳的慰问。不用说,胡阳会得出赵奢惧怕秦军,不会救援阏与的结论。而这,正是赵奢想要的结果。

就在秦军几乎要忘却赵奢,集中精力攻打阏与的时候。赵奢却拔营起寨,开足马力向阏与奔去。连续急行军36个小时之后,赵军出现在距阏与五十里的前线。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引来秦军攻击。赵奢命令弓箭手在前面严阵以待,后面的士兵加班加点构筑阵营。阵营成,秦军赶到。赵奢营中有一名从军犯人许历向赵奢进谏道:“复杂地形下两军相争,关键在于制高点的争夺,谁先据有制高点谁就能夺取。阏与战场北山是最高点,我们应该火速占领。”赵奢点头称善,于是派精兵猛将和大量弓箭手火速占领了北山头。同样的道理,秦军也明白,也随之杀向北山,但是为时已晚,迎接他们的赵军的万千弓箭。赵军居高临下射击,秦军死伤无算,随后赵军从山上杀出,秦军丢下满山遍野的尸体后仓皇逃窜。商鞅变法以来,秦军第一次吃这样的暴亏。

赵奢回国后,因功大,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列。许历也一下子从从军犯跃升为国尉,这不是传说,是现实版的从奴隶到将军。赵惠文王的用人魄力不是一般君王能比拟的。

秦军遭受失败之后并不死心,随即又对赵国的几(地名)发动了进攻。赵惠文王派廉颇迎战,再次将秦军杀得打败。赵国熄灭了秦国的嚣张气焰,国际威望空前高涨,史称“却强秦四十年”。

【2、命运的考验】

秦国被赵国连续击败两次之后,对外的扩张陷入低潮。此时的秦国似乎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楚国被打到了遥远的东方;韩国已经彻底臣服;魏国屡攻不下;攻打赵又没有胜算。攻打齐国,燕国又不太可能或者意义不大。就在秦国为下一步如何扩张犯愁的时候,魏国却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答案”。此答案便是范雎。

自从魏国霸权瓦解之后,魏国就成为最大的人才出口国。从魏国出来的人才为秦国、齐国、赵国霸权的兴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基本上,从魏国出去的每一个大腕人才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但还没有谁的故事能像范雎那样惊天地、泣鬼神。

范雎出生在魏国的一个贫穷家庭,早先生活非常落魄。但范雎受魏国文化的熏陶,求知欲非常强烈,不用家长督促就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学得明白,因此年纪轻轻就学识渊博,谈吐不凡,给人感觉很像个干大事的样子。范雎走得是应用派的路子,学成之后便外出闯世界。当时读书人的求仕方法一般是先置办一身行头,然后到处拜访达官贵人,结交各路朋友,求别人把自己举荐给国君。这个过程没有具体章程可寻,不像后来有科举考试,很像是在钻营,不过那时各国竞争激烈,没有真才实学也不容易出头。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大笔开销。就像现在泡妞一样,没钱根本玩不转。有好多人才都是通过这条道路取得了成功。比如吴起,商鞅,张仪,苏秦等。与他们相比,范雎有个不利条件,那就是太穷了,穷得连温饱都是问题,也没有外出的盘缠和见官人的像样行头。这种情况找国君级客户比较困难,所以范雎只好在本地找了一名大臣级客户——须贾,就是那位凭口舌说退秦国雄兵的须贾。

一开始,须贾见范雎有点才干(其实不是范雎的才干小,而是须贾发现人才的能力差),安排他做跟班,帮自己做点事情。有一次须贾代表魏国出使齐国,范雎就跟去了。一个人有才是挡不住的。在齐期间,范雎有幸与齐襄王搭上了话,一聊之下,范雎流利的口才,深刻的洞见一下子打动了齐襄王,结果两人相谈甚欢。齐襄王一高兴,派人送给范雎十斤黄金,外带牛肉美酒。范雎也是见过世面的,知道作为手下,在领导还没有受到礼物的情况下,接受客人礼物不好,婉言谢绝了齐襄王的馈赠。须贾知道这件事情后,大为火光,在没有做什么调查的情况下就认为范雎一定是将魏国的国家机密泄漏给了齐王。须贾已然动了杀机,但考虑到身处齐国,不便出手,便决定先稳住范雎,等回国后再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