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本因皇帝为了偏袒皇后的弟弟,却如此薄待母家伤心,母子两人因此大吵一架。

石慧又与徐楷士商议了弹劾的细节,才放徐楷士去安排此事。

次日早朝,徐楷士安排的人还没有出场,便有御史大夫直谏皇后不孝太后,且引得天家母子失和,令太后病倒在床。御史大夫显然是有备而来,一路点出皇后十条不当之举,其中包括独占君宠,善妒,纵容兄长当街行凶等等。

这位御史大夫秦大人的侄女嫁给了左仆射王大人的孙儿,两人算是亲戚。徐楷士心中微动,怕是左仆射出手了。王贵妃自进宫后,左仆射大人素来低调,同为外戚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即便孙女王贵妃年纪轻轻搬入长信宫,不再承宠,王家人也很稳的住。徐楷士没想到王家人第一次在朝堂上出手竟然是为了太后。

是了,若为自家女儿出头,难免提醒旁人王家也是外戚,且心藏私心。可为太后鸣不平那就不一样了,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朝廷当以仁孝为礼仪之首。为太后不平此为公,非为私。

且太后是王贵妃母子的靠山,王贵妃没有帝宠,母子二人有太后庇护一样活得不差。可若天家母子失和,不利的不仅是太后娘家,还有王贵妃母子。

皇帝并不喜欢大皇子照,王贵妃只恨不得日夜祈祷疼爱大皇子的太后长命百岁。只要太后在一日,就没有人敢欺负他们母子。有人要气死太后,或令皇帝不敬太后,那边是王贵妃的仇人。

御史大夫说完,又有大臣附议,皇帝阴着脸只说容后再议。大臣们一个个都是贼精,并不之间拿皇帝忤逆太后之事吵,一窝蜂朝着朝氏而去,皇帝难以发作。

徐楷士想到皇帝还没有对此事表态,立即暗示自己的人跟上。同样是参奏皇后无德,却比御史大夫更犀利,竟然直言请皇帝废后。废后废的可就不止皇后了,还有皇后所出的二皇子,以及皇后之父大将军朝运。

只要皇帝还有其他皇子,一个母亲失德被废的皇子就绝对不能为太子的。至于朝运,一个教出失德之女的大将军有什么颜面忝居高位。皇帝越听越愤怒,几乎当场让人将御史拖出去杖责,却见舅父徐楷士出列奏请皇帝表态。

皇帝一滞,心头梗着一股气,立时明白这御史受了什么人指使。他以为舅舅已经急流勇退了,如今看来并没有退的那么干净。还有外祖母那日干脆的应下了,怕早就想到今日在这里等着他呢!

想到所有人都逼着他废后,皇帝心中越发不甘,最后当即表态自己绝不废后,还提出下月册封二皇子为太子。

皇帝此言一出,还有大臣想要参奏,徐楷士却立即截断了对方的话头:“陛下圣明!”

皇帝心中不由生出几分疑虑,舅舅闹出那么大阵仗,他不愿意废后还要册封二皇子为太子,对方竟然这么容易就接受了。

皇帝惊疑不定,岂不知徐楷士心中也是一肚子火气。皇帝不肯废后,他也有预料到,却没想到这个时候,皇帝还提出要立太子,根本没打算给徐家活路。

下了早朝,大臣们都是各怀心思,各自匆匆离去。宫门前不适合谈话,可总有适合私下聊天通通口气的地方。

徐楷士则直接回府,去见母亲,却见母亲站在院子里莳花,心情似乎不错。

“母亲,陛下不止不愿意废后,还说下月要立太子。”

“嗯~”石慧点了点头,“可惜如今不是立太子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