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扯淡吗?河流发源于疆区,就能乘船出海了?那印度河的源头之一奇普恰普河同样也是发源于疆区的帕米尔高原,可那条河别说船了,鱼都没有多少?

发源和能行船是两码事好不好?

确实是这样。河流的源头通常来讲都不能行船,比如说长江、黄河的源头,但额尔齐斯河在疆区确实是可以通航的。

因为额尔齐斯河虽然发源于阿尔泰山,源头区域确实是无法通航,但额尔齐斯河在北疆流经了几百公里之后,在快要流出国境之前,却是可以通航了。

因为当额尔齐斯河从源头向下流淌了几百公里之后,在小城布尔津与另外一条支流布尔津河汇合之后,让布尔津往下的河段瞬间就宽了很多,河道最宽处甚至可以超过三百米,平均宽度也超过了一百多米,所以,从布尔津向下,是完全可以通航的。

早在清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01年,当时的清政府就在疆区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布尔津设立码头与俄国进行定期通航。该航线从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港口起航,经过额尔齐斯河干流,斋桑湖、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带,最终甚至可以一直抵达北冰洋。

从布尔津向下的河段,甚至可以通航三百吨级的船舶!

而而布尔津往下,额尔齐斯河在经过了斋桑湖、厄斯克门、塞米伊、巴浦洛达尔之后,就会抵达鄂木斯克!

如果高尔察克把那批一千一百吨的黄金偷偷转运到别的地方藏匿起来,那么最有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只了!

从鄂木斯克坐船,无论是沿河向北方走,还是逆流而上,都是没问题的。

虽说从鄂木斯克逆流而上,要想行走三百吨级的船舶,必须要等到每年七月份的丰水期才可以,但高尔察克早在1918年的6月份就把鄂木斯克当成了白军政府所在地,一直到1919年11月份才舍弃这个地方。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额尔齐斯河足有两次丰水期,足以让高尔察克做出任何决定了。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无论高尔察克把这批黄金运到哪里去都有可能。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沿河而下还是逆流而上,这批黄金必然会藏匿在距离额尔齐斯河河道不远的地方才对,否则,这么多的黄金,根本就不可能搬到距离河道太远的地方。

只是,高尔察克该选择哪个方向呢?是下游的北方还是上游的南方?

根据尼亚姆搜集而来的这些资料,杨靖也可以知道,当时高尔察克占领鄂木斯克之后,曾依托城西边的额尔齐斯河做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他不仅在河东岸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堡垒,布置了重炮基地,更是在额尔齐斯河上布置了很多的内河炮艇,巡逻额尔齐斯河上下游,防止红军从上下游突破额尔齐斯河防线。

也就是说,在高尔察克占据鄂木斯克的时候,高尔察克手里掌握着数量不少的内河炮艇。这些炮艇大都是排水量在三百吨到六百吨左右的船舶,但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改成运输船。高尔察克极有可能利用这些改装后的炮艇来运输那些黄金。

只不过根据杨靖的仔细分析,再结合当时的情况而言,高尔察克极有可能不会往下游运,而是会向上游运。

之所以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额尔齐斯河的走向以及当时的局面。

首先,额尔齐斯河在穿过了鄂木斯克之后,先是向东流,然后拐了一个弯之后直奔西北方向,最终在距离秋明不到二百公里的托博尔斯克与托博尔河交汇。简而言之,如果高尔察克想往下游运输这批黄金,就必然会经过托博尔斯克,而从秋明沿托博尔河到托博尔斯克,只不过七八个小时的路程!

而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在车里雅宾斯克负责对抗高尔察克的先头部队指挥官就是后来苏联著名的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的布柳赫尔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