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工作的主体是人。

日本为什么在那么宽松的用人制度上面,还能赶超一系列的工业强国,达到数一数二?

不就是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吗?

文化教育使得人们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动手。

素质教育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厂有强烈的认同感,真正的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才迸发了强大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其实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时候。

那就是50-60年代,在那个困难的时候,一大群工厂工人们,咬紧了牙关,努力把一穷二白的华国工业基础硬生生的搭建起来。

尤其是航天工业和两颗蛋的技术,尤其是两颗蛋,这才让华国真正的立了起来,不再担心会有外部的武x危机。

这要是没有强大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根本不可能达到,而华国也就会沦为二流,再也爬不起来。

但是呢,有一句说一句。

在过去的十年,这样的奉献精神和认真精神,已经受到了挑战,从现在开始的十年,更是让华国国有工厂体系崩溃的十年。

各种乱象,让30年之后看起来,都禁不住感叹唏嘘。

一旦支撑着工人们的那股子精神气儿消散了,那么我们就不再和日本一样,而是沦为了真正的一大堆废物工厂,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打得落花流水,成千上万的工厂破产倒闭,最后苦的,还是那群工人们。

……

现在是1981年,民众们大致上还是淳朴的。

能进入到工厂里面,告别的一天到晚游手好闲,告别了面朝黄土种地的日子,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做活儿,对这10000个工人来说,简直是太梦幻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是,工资还那么的高,实习期都有50块钱一个月,都相当于其它工厂或者供销社的正式员工了!等到他们正式入职,起码都是80起,比起在乡村里的父母、兄弟们的收入加起来还多。

这样的工作,你说谁愿意放弃?谁愿意被淘汰?

之前的学习文化、学习英文他们都熬下来了,现在最后要正式上班了,要正式领高工资了,就要被淘汰了,谁能受得了?

不仅仅是他们在这边有点人心惶惶,就连霍健宁他们也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