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明白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把小日本给赶出去。而想赶走日本人,就得参加县大队,他们都知道,县大队是真心打鬼子的一群人,他们的大号就叫做八路军,是从延安来的队伍。当时,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有一伙革命的队伍扎在延安,那是一伙穷人的队伍。

这伙穷人的队伍最后就变成了八路军,和国民党合作,一起抗日。抗来抗去的,人们发现只有八路军县大队才是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百姓们要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就得起来抗日,把鬼子们从中国赶出去。

杨铁汉参加县大队,一晃就是三年多。他和魏大河一起经历了日本人的春季、秋季大扫荡,打过阻击战,也袭击过鬼子的炮楼,大小仗也打了无数次。他们已经被历练成了真正的战士,后来又先后当上了排长。

两个人在战斗中也结下了生死情谊。在一次执行端掉鬼子炮楼的任务时,杨铁汉和魏大河被分在了一个小队里。任务的分工是杨铁汉去炸炮楼,魏大河负责掩护。魏大河当时用的是一挺轻机枪,是不久前从鬼子手里缴获来的,也算是县大队唯一的重武器了,只有在执行重大任务时,肖大队长才将这挺轻机枪派上用场。端鬼子的炮楼自然是重大任务,正是这座炮楼切断了八路军的联络通道,交通员几次通过时都被鬼子发现后乱枪射死,给八路军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上级终于决定,命令县大队要不惜一切代价,端掉鬼子的炮楼。最初的几次行动都没有成功,鬼子似乎也意识到了这座炮楼的重要性,派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加强了驻守。为了攻打这座炮楼,县大队的好几个战士都牺牲了。肖大队长也急红了眼,他带着县大队的人员绕着炮楼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下手的好办法。

炮楼的眼前就是一片开阔地,白天想接近炮楼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兔子在炮楼下蹿过,上面的鬼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白天是这样,晚上也不例外,鬼子在炮楼上架了两只探照灯,交替地在地面上扫来扫去。

县大队没有大炮,就只能够智取了。那一天,鬼子和几个伪军的嘴巴有些忍不住,想打秋风了,就找来了伪保长,让他在两天之内送三只羊过去。龟缩在炮楼里的鬼子,三天两头地就从炮楼里溜出来,跟各村的伪保长要这要那。鬼子说一不二,村里的伪保长也不敢不给,若不及时送去,鬼子就会出来杀人放火,弄得一村子的人不得安宁。

这件事就让县大队给知道了,端掉鬼子炮楼的点子也就有了。

那一次,肖大队长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杨铁汉和魏大河。两个人都是老兵了,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杨铁汉扮成村里的百姓,负责给炮楼里的鬼子送羊。炸药就背在他的身上,那是初冬季节,他在背着炸药的身上又穿了件老羊皮袄。羊他只赶了两只,另外一只村子里实在凑不齐了。魏大河则负责掩护和接应杨铁汉。

肖大队长对这次的任务很重视,特地把县大队唯一的轻机枪让魏大河带上了。肖大队长把枪交给魏大河时,沉着脸说:大河,就是把命搭上,也不能扔下这挺枪啊!

魏大河知道,这挺机枪就是县大队的命根子。他接过机枪的一瞬,顿感心里和肩上都沉甸甸的。他清清嗓子,冲肖大队长说:大队长,放心吧,人在枪在。

结果,在那一次掩护杨铁汉的战斗中,魏大河还是把那挺轻机枪弄丢了。

为了缩小目标,县大队只派出了魏大河单枪匹马地掩护杨铁汉。

杨铁汉很顺利地走近了鬼子的炮楼。

炮楼上的伪军走下来,拖拽着把两只羊往炮楼里赶,炮楼里的鬼子也伸出脑袋,一脸兴奋地“哟西”“哟西”地喊着。

杨铁汉见机会来了,甩手就扯开了身上的羊皮袄,用羊皮袄裹着炸药包,点燃了引线,奋力扔进了炮楼。

鬼子和伪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裹着炸药的羊皮袄就飞进了炮楼里。等他们明白过来,大叫一声,冲着杨铁汉跑开的身影,连连射击。

魏大河应战的枪声也响了起来,子弹有声有色地射向了炮楼。鬼子还是有些忌惮的。

眼瞅着炮楼里的炸药还咝咝地冒着烟,心慌意乱的鬼子最终只射中了杨铁汉的腿。

杨铁汉“哎哟”一声,就扑倒了。身后的炮楼也轰然一声,炸响了。

鬼子的炮楼比想象的要坚固许多,炮楼在爆炸声中,摇了摇,却并没有倒下。

清醒过来的杨铁汉回望了一眼,就在心里骂道:日他娘。杨铁汉向前拼命爬去,他知道炮楼没倒,鬼子和伪军就会反扑过来。出于本能,他拼命地向前爬去,离炮楼远上一米,他就会安全一分。

果然,片刻过后,鬼子和伪军一边叫着,一边放着枪,从炮楼里冲了出来。

魏大河看到杨铁汉受伤,就一边向鬼子射击,一边冲他大喊:铁汉,快爬过来,快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