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旻说:“是的,那边现在才刚刚发展,买地会比较便宜。而且离香港很近,进出口业务会比较便利,也节约运输成本。”

代秋兰有些遗憾:“上海不行吗?上海也是港口城市啊。”

晏旻解释:“不是不行,是咱们国家现在开放程度还不够,很多对外贸易都得通过香港转运。”

晏云山摆摆手:“你们看着办吧,开公司还是得从实际的利益角度出发,否则怎么能生存下去?”

“谢谢爸爸理解!”

私下里只有他俩的时候,蔺征西问晏旻:“这是不是你一开始就选择深圳的主要原因?”

晏旻笑着摇头:“也不是,就是觉得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许多新经济政策都是从这里开始试行的,发展潜力和优势都是巨大的。现在我要把这一点考虑进去了,苏州和上海离家太近了,我妈又快要退休了,她有大把的时间,冷不丁哪天跑来找我,我俩的事怕是藏不住了。而且离家这么近,她肯定会给我安排相亲。”

蔺征西说:“也是。去深圳也不错,那里离香港近,以后出国什么的也更方便。”

晏旻说:“嗯。珠三角地区最先发展,全国人民都知道这里机会多,南下打工已经成为趋势,招工也更为方便一些。”

“我有点担心咱们公司的技术员会不会同意搬迁过去。”蔺征西说出自己的担忧。

晏旻说:“可以在北京保留一个研究中心,不愿意去的就在北京办公,但是总部和工厂必须设在深圳。放心吧,其实只要钱给够,非洲都有人去,何况是深圳呢。”

蔺征西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这倒是真的。”

晏旻离家之前,晏雯请弟弟去家里吃饭,晏旻和蔺征西一起去了。

饭桌上,晏雯说:“旻旻,你姐夫厂里效益不行了,他也想下海,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晏雯的丈夫徐杨是一家五金工厂的采购,工厂效益还不错的时候,徐杨的收入情况还是不错的,各种差旅补贴加起来比晏雯的工资要多一倍。

这两年工厂效益差了,公司干半年停半年,他的收入也跟着缩水,只有最基本的工资,有时候还会拖欠。

晏旻说:“下海可以啊。关键是姐夫想干什么?”

徐杨说:“你们公司招不招人?”

晏旻愣了一下,说:“姐夫,你们工厂原来是做五金的吧?”

徐杨点头:“是的。不过这两年被温州那边的五金给搞死了,温州的五金小厂特别多,种类多,价格也便宜。逼得我们几乎没有了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