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树想起前天自家妹妹穿了一套网球裙来给他看,问他加了腰带是不是很好看?

“我们俩家算是世交,舒彦兄对嘉宁就跟自家妹妹一样。”

据秦瑜了解,宋舒彦跟他那些妹妹一点儿都不熟,他就挂了一个大哥的名头。所以当成自家妹妹,这个说法不成立。

“你妹妹活泼可爱,比他那几个妹妹有趣多了。”

“是吗?我大姐九岁没有了,所以有了这个小妹妹,一家子很宠她,有些刁蛮任性。”

身边的女子长了一副玲珑心肠,她提嘉宁给宋舒彦买球拍,必然早就感觉出妹妹对宋舒彦的好感了,只是不说破而已。

才短短的两三公里,很快到了云海饭店。

秦瑜回房间收拾了行李,等丁长胜坐着洋行的车子来饭店接了她又去接了乔希,一起去十六铺码头。

十六铺码头在这个年代,是中国最大的港口,无论海运还是长江运输,客或者货都是从吴淞口进入黄浦江。

一艘蒸汽邮轮停靠在码头边,她和乔希跟着丁长胜上了船,下层的船舱,就想火车硬座一样是四个人对坐的位子,到二层,穿过通道,从窗口望去是一个卧铺加上一张桌子的小隔间。

往上走,听丁长胜说:“今天是靠了乔希和秦经理的福,也能住头等舱。”

果然是头等舱,到达三层就有服务员过来,服务员带着他们去房间,房门打开,房间不大,大约十五六平米,有单独卫浴。跟百年后的豪华游轮不能比,不过总体来说已经很好了。

服务员介绍完房间之后说:“秦小姐,在这一层,靠近后甲板的是舞厅,前甲板是咖啡厅和餐厅。另外还有桌球室、阅读室和电影厅,您可以选择,祝您旅途愉快。”

“谢谢!”

秦瑜略作修整后,走上前甲板,伴随着汽笛声,邮轮出了码头,缓缓往前,黄浦江西岸,一栋栋欧式建筑往后退。上辈子,和国外的同事做浦江游轮,同游黄浦江的时候,有人说浦江西岸像伦敦,浦江东岸像曼哈顿。

那时候秦瑜不以为然,在她的眼里上海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人的努力造就了繁华的上海,作为中国人,作为上海人有种来自内心的骄傲。无论是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还是思南路的法国味儿,都是这个城市万种风情中的一种而已。

置身于这个年代,才发现这些风情是无法抹去的伤痕,洋人在中国建立了国中之国。再看东岸的农田,秦瑜脑海中描绘出繁华的陆家嘴,光芒万丈的上海中心。未来东岸以其繁华抚平时代的创伤,让西岸的这些万国建筑成为风情。

东岸从此只在梦中相见,但愿自己能活到那一天,能看到浦东开放,看到高楼平地而起……

作者有话说:

等下0点更新两万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