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用有大局观,冯国胜能配合兄长,傅友德能打,郭兴会统兵……下面的将士,多数都要识字,要读书明理,要有非常高的素质。

彼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去打仗的,用得着这么精挑细选吗?

徐达和常遇春统领的北伐大军也没有这么麻烦啊!

一支偏师,竟然比主力还严格,你张希孟想什么呢?

若非张希孟的强大威望,还有老朱的绝对信任,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可是当他们开进了西域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张希孟的安排,简直神了。

单论起战斗力,这支偏师未必比徐达他们厉害多少……可是到了西域,打仗根本不占主要的,至多三成,甚至更少!

真正关键的是发展,建设,用一双手,在一片蛮荒之地,打造一个家园出来……在这时候,读书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么修坎儿井,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工具……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能做到的。

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士兵的聪明才智,肯干活,还要会干活……

从这一天开始,中原各地的物资送到西域,冯国胜带领士兵,建立冶铁作坊,打造农具兵器,建风车舂米,引入纺织机器,处理羊毛,驼绒……收拢西域诸部,跟他们交朋友。

愿意服从大明的拉拢过来,不愿意听话的,就只能出兵讨伐。

建立规矩,保护商路,尤其是那些还愿意行走丝绸之路的商人,都要给予保护,要跟他们讲道理,宣扬大明的策略。

说来好玩,北平是最先用纺织机的,第二个竟然就是西域。

虽然他们规模远不如北平,但是这些人的意识绝对超前。

就这样,从大明立国,开始西征算起,十余年的光景,冯国胜在西域修建坎儿井一百有余。

引水灌溉面积超过八百万亩。

他们年产粮食三百万石,不光自己吃,还能拿出去卖。

豢养马匹十万,牛羊不计其数。

甚至他们还种了大片的葡萄,瓜果,他们还有酒厂,能出产质量极高的葡萄酒……他们还有玉器厂,出产品质极高的和田玉,玛瑙。

许多商贾到了西域之后,都会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那里是西域,分明是塞外江南!

吃一块哈密瓜,喝一杯葡萄酒,简直让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几乎原地飞升!

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