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这一次的汤和来说,他敢答应张氏,把母女接来,居然都没有事先请示朱元璋,这就是没有规矩的结果。

其实站在汤和的角度来想,他也没什么大错。

他是朱元璋的发小心腹,又曾经帮助过老朱,算是有恩。

别的不讲,总能算是半个家人吧!

张氏又是朱元璋的岳母,她带着女儿,来见自己女婿,完全没有阻拦的理由。

但如果换个角度,老朱是三军统帅,派遣汤和送赵均用给郭子兴处置。

任务如此,他还能多带张氏回来吗?

老朱思忖了许久,长叹一声,“先生思虑周全,一心替咱谋划,咱着实感激。可是这些弟兄们,也都是咱的乡亲弟兄,如果咱滥施威权,颐指气使,是不是也不好?”

张希孟断然道:“主公,军纪规矩,并不是吆五喝六,倚仗权势,欺负属下。而是一种办事的规范,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情,谁都不讲规矩,就只会乱成一团。执行任务,遇到了突发情况,譬如说邵荣带着人跑了,汤和可以临机专断。但是遇到大帅夫人要来滁州,他就必须行文,说清楚情况,得到了同意,才好行动。不然就会弄得大家伙尴尬,包括办事的人也会落下罪责。”

老朱还在沉默不语,张希孟继续道:“主公,规矩不光是约束,也是保护。您麾下将领,多为乡亲兄弟,彼此关系亲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越是如此,就越容易私相授受,彼此大开方便之门。当下或许还没什么,但是到了日后,地盘大了,权柄重了,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主公总不愿意对自己的心腹爱将动手吧!”

朱元璋终于动容了,他忍不住站起来,在地上来回踱步,不停皱眉头。

足足过了好一阵,朱元璋这才道:“先生以为该如何?”

张希孟立刻道:“主公,这一次升任都指挥使,下面就要设计都指挥使司的属官,正好借此完善官制,严肃军纪,把规矩建立起来!队伍越来越大了,规矩就越要清晰明白。如此才好约束人心,不至于出乱子。”

话说到了这份上,朱元璋自然是一万个赞同。

只不过这个都指挥使司,又该怎么编制呢?

按照张希孟的建议,下面设三个司,第一为理事司,或者叫理政司,主要负责治下政务,辅佐都指挥使。

大约就可以理解为一国的宰相。

张希孟推荐由李善长出任,而且要给李善长一个都指挥使司参议的高位,统御理政司。也就是说,李善长成了朱元璋手下名正言顺的第一人。

第二个司,名为监察刑狱司,有点类似御史台,负责监督文武,处理刑狱,受理各种案子……这个司,可以暂时交给杨元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