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珩是想要努力存钱,换个稍微大点的出租屋养它的。

他连猫的名字都想好了。

——如果没有突然被接回谢家。

谢家不同意他养猫,因为家庭成员有轻微的猫毛过敏症状,也因为这只暹罗实在不够高贵。

可能是刚被剃光没多久,毛还没完全长好,腿也有残疾的原因,他在网上发了好几个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领养。

就算有好心人想要收留它,每次少年带对方去看的时候,猫也总不配合,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只能不了了之。

他只好在谢家和小区频繁往返。

那时家人对他虽然冷淡,却也没有到后来那种连看上一眼都嫌恶的地步,谢思之也曾出于好奇,跟着来过一次。

——“太丑了,还好没让你带回来养。”

青年当时是这样评价的。

可能只是无心,但李珩却在心里记了很久。

不久之后,谢笃之也抱回一只猫,据说是有什么血统,连证书都有好多张。

猫有单独的房间,不放出来,加上清洁阿姨打扫得勤快,猫毛过敏的谢先生甚至对这个新的家庭成员表示了欢迎。

李珩才知道是自己和猫的分量都不够。

后来他渐渐忙了起来,每天都要学很多东西,从最基础的礼仪,金融知识,已经落下的高中课程……以及乐器。

——用谢笃之的话来说,他总得有一门拿得出手的特长。

只好把照顾猫的工作交给小区没多远的那家宠物店,店员用图片打卡,照片里很少看到猫。

换粮的过程倒是有录屏。

他去看猫的频率从每天,到每周一两次,再到小半个月。

东西学得越多,收获的失望也越多。

老师们带着遗憾的目光,以及家人的沉默压在他的肩膀上,山一样沉重,压得他怎么都喘不过气。

绘画老师叹息着离开的那天,他久违感到了一点轻松,悄悄出门去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