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过年了,顾见山寄回来的家信说年前不会回来,郑氏心疼儿子,却也没像从前那般,茶不思饭不想。

更是因为姜棠做的麻将竹牌,每日一玩上,什么烦心事都没了。

郑氏几个交好的夫人总过来,因为麻将别的地方没有,光锦棠居有,但锦棠居都是年纪轻的小娘子们去,她们去的少,就都来郑氏这儿玩。

其中一位夫人问郑氏,“那位姜姑娘我记着原是你府上的人,如今是做吃食生意吗,跟我仔细说说。”

郑氏抬眼笑了一下,“问她做什么?”

那位夫人好声好气道:“我家中有位庶子,到了该娶妻的年纪了。我听人说这小娘子不错,虽然做过丫鬟,可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知道高门大院该怎么待人待客,她如今和你四儿媳妇情同姐妹。我那庶子学问好,为人你放心。”

郑氏又笑了一下,“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到时候给你打听打听。”

李夫人一脸笑,“那这事儿就托付给你了。”

郑氏忘记了一件事,有句话叫一家女百家求,姜棠除了出身差些,其他方面别的贵女拍马都比不上。

能支撑的起门户,会做生意,能赚来大把大把的银钱。

除了不希望嫡子娶个家世低的,还有大把人相中姜棠呢,郑氏心道,兴许等顾见山回来,去姜家求亲的都一大把了。

她也不必担心姜棠会嫁给顾见山。

姜棠一个人住,没有双亲,求亲的人要么去找主持及笄礼的冯氏,若顾见山真有心思,冯氏肯定会推拒。

要么就来找她,就如李夫人一般。

这会儿郑氏应该说说姜棠的好话,趁早让姜棠见见别的男子,也省着最后弄出非君不嫁的事来。

但她也不知为何,就是不想说。

李夫人很是心盛,“成,你问问你四儿媳妇,打听清楚再告诉我。”

郑氏:“……”

临近年关,郑氏再也不约人打牌了。

每日就去花房赏花逗鸟,偶尔会叫韩氏过来商量一下过年的事。

韩氏负责永宁侯府送给各家的年礼,定的是一盒锦棠居的点心,一篮子水果,两瓶好酒。

韩氏特意问了,“母亲,您生辰是姜棠姑娘随过礼,过年可要送礼过去。”

郑氏想了想道:“送。”

韩氏又道:“四弟妹生了昭哥儿,平阳侯府那边礼重一层,也算咱们的一番心意。”

韩氏知道婆婆还记着她在生辰宴上的事,所以想卖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