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乡星团这个曾经落后的偏僻星团成为了远疆星域中的重要工业与科学中心,储备了大量生产机械,也训练出一大批熟练技工,甚至有数座可移动的行星工厂。

在波旁·路易与文渊博的强势调动之下,这些生产资源也都汇聚往南九星系,并在短短两年时间之后,给陆续赶来的大型运输舰完成了动力系统与结构系统的双重改造,以使其达到了在任重的引导下执行自由折跃的技术标准。

时间拢共过去五年,任重带着一大批运输舰在穿插着连续折跃与三维空间飞行后,回到了源星星系。

随后,任重先用星空赤峰甲的全频段全种类信息干扰功能,切断了在场所有人与外界联络的信息通道。

然后他便亮出身份,再将所有舰船上的乘员全部转移到行星般巨大的星空赤峰甲内部的乘员舱中。

再紧接着,任重便让孙艾接管了所有运输舰的控制中枢。

这支庞大的运输舰队的总质量,达到了源星也就是地球的十八万倍,略小于源太阳的一半。

如果是正常的这般规模的舰队,在进入行星系时,通常不会过于靠近恒星,与恒星内部的主要星体都会保持至少两百亿公里的距离,更不会单独出现在一侧,而是会在空间布局上呈相对平局分布。

这是为了避免大质量的舰队过于扰乱行星系内的引力场环境,进而引发引力灾害的措施。

但如今源星星系中早已没有了居民,甚至都没了行星,根本无所谓灾害,任重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孙艾将数十万艘重型运输舰放进同一个编队,然后使其组成个碗状阵型,再缓缓靠近源太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碗状舰队阵型与源太阳的距离不断缩短。

在两者间的距离缩小至曾经的源水星公转轨道的平均长度时,源太阳开始因受到非自然引力的拉扯而渐渐加速移动起来,这加速度开始变得肉眼可见。

与此同时,碗状阵型中的舰船也在受到源太阳的引力影响。

由于这些舰船是在太空中保持相对静止,而并非像正常的行星那样呈公转运动,没有离心力的加持,这些舰船也早已同步打开反推介质引擎,向着静止亚空间所在的方位慢慢推进而去。

随着时间继续推移,在孙艾的精准控制下,碗状阵型与源太阳的距离在缓慢缩小,一直达到了三千万公里,这已经远小于曾经的源水星公转轨道的最小半径。

但靠着介质引擎的持续喷射,重型运输舰们倒并未被源太阳的引力真个捕捉,而是依然稳定地向着静止亚空间推进着。

此后,源太阳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与舰队的距离却保持着相对恒定。

星空赤峰甲的乘员舱可视窗口后方,密密麻麻沾满了人。

此时这艘名为赤峰甲,实为巨舰的任重的座驾正位于侧翼,与静止级亚空间的三维坐标的距离大约为四十亿公里。

虽然光线从太阳那边照耀过来需要数个小时,但这些乘员们却还是能清晰地看到源太阳的变化。

这颗曾经照耀了一个星系,在古早的传说中曾经孕育了古盘人类的伟大恒星,竟被拖拽成了一个超大号的彗星。

高速飞行的源太阳沿途都在逸散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