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组一直有提升,但提升的速度正在不断放缓。

马夏澄本以为77小组会碰到能力墙,逐渐卡在155秒的水平,大约得等任重更适应计算小组的工作,又或者再给他重新配置五名水平更高的下属,才能逐渐突破155秒。

但万万没想到,在面对更复杂的运算场景时,任重这新手非但没被拉开差距,反而更进一步,彻底追上了另外五个S级小组。

马夏澄从来没有机会知道二十一世纪的应试教育是什么模样。

在任重的时代,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应试教育中的学霸之强,往往在于努力。

学霸们通过超高的注意力集中度和韧性极强的自我训练,形成了与肌肉记忆一样的足够强大的逻辑记忆。在面对常见题型以及常见题型的普通变种时,学霸们可以靠着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并进行快速而精准的解答。

但学霸之上却还有学神,尤其是刚跳级过来的学神。

学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往往较普通人快很多,以至于他们很少把时间花在重复类型的逻辑记忆强化训练上,总在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在面对某些固定知识点考题时,因为没有固定记忆,学神的表现甚至未必及得上学霸,但通过自我推导依然能把题准确地做出来,只不过速度稍慢一点而已。

可一旦出现完全超纲的竞赛级题目时,学神和学霸便表现出区别了。

长期依赖逻辑记忆的学霸会陷入困境,但学神却依然是和过去一样,还是用推导的方式去拨开迷雾,找寻破局之路。只不过推导的过程更复杂些,耗时更长一些,但只要题目本身没问题,学神最终肯定还是能搞定,并且还能取得不错的准确率。

某种意义上,算法项目组中的另外五个S级小组便是这里的学霸,任重便是连跳两级刚升学上来的学神。

更复杂的运算机理非但没能难住他,反而成了他更如鱼得水地发挥的舞台。

时间过去三十六秒,“奇迹”发生了。

77组的进度条陡然向上跳了一大截,甩开另外五个S级小组,变得一骑绝尘。

这是因为任重率先完成了计算计划编制与拆分。

马夏澄大吃一惊。

他索性直接放大77组的监控程度,也听到了任重给其他人的命令。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实战,难度稍有提升,但应该也在你们的能力范围内。另外,我同样不会向你们播报进度时间,你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从一个坏块变成近一百五十万个坏块,在任重嘴里只是“难度稍有提升”。

马夏澄眉毛一挑。

他立马猜到任重并未告知他的组员真相,故意把复杂的局面说得简单化,以降低组员的心理压力。

146秒后,77组的五名组员满头大汗地完成了基础计算,并将结果提交给任重。

12秒后,任重直接提交了屏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