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还真是杞人忧天,就林老师这身家,这博物馆就是再开1000年,也不见得会倒闭。

博物馆的消息在文学界传播了几天,顺理成章的也引起了一部分记者和媒体的注意。

京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仅凭着这一个由头就有足够的话题性,更何况这座博物馆的主人还是大名鼎鼎的林为民。

没几天,京华博物馆便登上了国内不少媒体的版面,名声一时大噪。

又过了几天,总编室的赵欣带人捧着几摞样书走进了林为民的办公室。

几个人捧着书,在林为民办公室内弄出叮叮咣咣的声音,干点活生怕林为民看不见。

“总编,您快来瞧瞧,米国卷的样书出来啦!”

赵欣的语气中带着雀跃与炫耀,好似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大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

林为民正埋头审稿,刚才几人进来时,他也没注意,直到赵欣说出这句话,他终于抬起头来,眼中闪动着几分惊喜。

“出来了?”

赵欣点头,重复道:“出来了!”

林为民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靠近这些刚从印刷厂出来的样书,浓重的墨香扑面而来,从业十多年,他已经闻惯了这种味道。

但今天的这批样书,意义非同寻常。

因为它们是《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最后一卷<米国文学卷>的样书,这一卷内容印刷完成,也代表了《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这项浩大的出版工程的完美收官。

自1992年林为民提出《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概念,到社内众多专家论证,争论不休,再到林为民获得支持,《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能立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此规模浩大的出版工程,在国民文学出版社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国文社曾编纂过两版《鲁迅全集》,那是集合了国民文社出版社的众多精英编辑数年之功才完成的,可也不过18册而已。

可林为民所提出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这是要包涵世界各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库性质的丛书。

法国的七星文库、米国的米国文库……在这世界上,文库丛书向来是文化强国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治昌明到了一定的高度。

至今四年时间,国文社数十位编辑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套丛书的译编审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