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宋止的人,今年二十有五,长得眉清目秀、温柔有度,虽一身粗布麻衣,穿得极其寒酸,但依稀是个翩翩少年,且是一介书生,知识渊博。他出生在名家,原本宋家历代也都是文官,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却渐渐萧条了,可宋止却作得一首好诗,在义乌有“诗仙”的美称,每次出的诗册不到半日就能销售一空。因此,他的文采也吸引了不少贵家子

弟与他结交示好,宋止虽不懂拒绝,但深知自己苦寒的身份,所以,他人与自己道好,他也敬他人三分,从不深交。

但是五年前,宋止忽然不再写诗了,并且渐渐淡出了文坛,名气大减后,那些与他结交的文人雅士、贵家子弟都说他江郎才尽、文通残锦,便开始远离他,不再来往。

宋止本应前途无量,可他不再写诗后,“诗仙”的地位一落千丈,义乌百姓也不再买他的旧诗了,甚至宋止这个名字也在五年的时间里渐渐被人给遗忘了。

至今,没人知道为何宋止不再写诗?

更没人知道,为何宋止不再写诗后,却转去为戏班写本子,甘心做个故事郎!原本刚开始那两年,他还能用自己写的好本子赚一些银子贴补家用,可后来这行业渐渐兴起,不少“江郎才尽”的书生都开始转向做起了故事郎,写的东西也越来越俗、越来越离谱,偏偏那些俗气的东西反

而引来了无数百姓的无脑追捧,以至将好好的戏剧行业搅得乌烟瘴气,百姓们甚至不再在乎戏本是好事好,全都只为了流量花旦而去。

于是,也就养了一帮不会演戏却长相俊美的旦角们!而之前与宋玉有来往的班主们也让他改变风格,写一些俗气的本子,可宋止虽然穷,却不愿意追波逐流、趋之若鹜,始终坚持写好本子,写有意义的本子,刚开始那段时间,那些班主们还念在旧情上买他

的本子上台,可是销量极差,渐渐的,那些班主们也就不再卖他人情了。

距离宋玉上一次“开锅”,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

虽然箪瓢屡空,可他还是不愿写俗本。

这些天,他闭门创作,立志这是最后一次,若再不成功,他就只好弃文了,然后跟隔壁村的二狗蛋下海做生意去。

他到了赵家班,班主老陶给他倒了杯热茶,又给他取了几个红薯。

这老陶是赵家班前班主的义兄,赵班主去世后,就把戏班子给了他,刚开始的时候,他将赵家班改成了陶家班,但因为换了名之后生意大减,于是老陶又把名字改了回来,继续叫赵家班!

宋止温温如玉、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儿,目光看着手边的红薯咽了咽口水,肚子也没出息的叫了起来。

今晨才吃了一个馒头!

不饿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