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前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周公。人人都觉得周公会取而代之,但周公非常忠诚。他把侄子拉扯大之后,便果断地交换了权利。

可以说,周公是周朝、秦朝和汉朝的臣子楷模。周公深感风评被害。

汉朝的皇帝多数不喜欢曹操,王莽则是笑出了声。"这曹操真是胆大包天!"同时深得他意!

他笑完之后,收回思绪。这个时候,他已经取汉朝而代之,建立新朝。看来汉朝终是复辟了,不然也不会有曹操的存在。

他想到这段时间崭露头角的刘秀,心中暗骂,该死的汉室宗亲!

【曹操的文格和人格是有矛盾的。

曹操这首诗就是表达:“缺人!速来!”

他在诗里很惜才,现实中却存在杀才的情况。阻碍他的人,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厚。

他的其他代表《观沧海》《龟虽寿》,大意是:“我还没有帮助汉室平定天下,怎么这么快就要死了,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在诗中非常忠诚,但现实中常怀二心。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曹操本来脸上是含笑的,他被无数人痛骂不忠,那祢衡还当着他面裸.体,他都能一笑置之。谁说他不忠诚?

没有他的重压,天下早就纷乱不堪了!他起码还好吃好喝供着刘协小儿,他理应感谢他才对。

可是现在,他面色骤然僵住,默默品味这句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他大笑起来,痛饮杜康:“说得对呀。”

他倒是没有反省自己,而是想到了荀彧。荀令君,你在地下可曾听见了?你对我不忠诚啊!

【除此之外,曹操的文格和人格还有第三个矛盾。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

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在文格上,他像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像战地记者一样写下震烁古今的诗文。但是现实中却存在滥杀无辜的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矛盾?

可能是因为曹操是黑化版的刘备吧。他曾经也是刘备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不然也不会冒死上书、讨伐董卓。

但渐渐地,他的理想破灭了,逐渐变成锋芒毕露的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