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内涵非凡人所能及。

蒙学的小孩子怎么能看得懂呢。那些学识渊博的人才能品味得出御诗的真味啊。”

乾隆面色稍霁:"哈哈,爱卿说得有理。"

【除了这首诗之外,乾隆其他的诗水平怎么样?

戴逸老师曾经写了本书,评价乾隆的诗。

影视剧中的乾隆穿着黄袍,拖着辫子,今天覃雨荷,明天香妃,好像非常风-流,想必有人觉得,乾隆写的诗应该很风-流,其实不然。

他的多数诗是述职报告,像是领导在朋友圈讲话。

某天,他接到了一首北京下雨的报告,于是写了首诗。

“阎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明明没有一个生僻字,但愣是不知所云,不看乾隆的注解,都不知道在写什么。

写诗有很多忌讳,其中有一条,就是得以情动人。

乾隆却是个没得感情的机器,把收到的报告记录一下,凑够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算完事。什么诗词的美感,他完全不管。

有时候,凑五个字七个字对他来说,都有点难。

他干脆不费时间想了,直接瞎写。

“晓趁轻凉出苑门,札什伦布焕崇垣。□□辎重先云至,夏季生衣预沛恩。”

这个寺庙其实叫做“札什伦布”,但是他非要写成“札什伦布焕”。像不像学生为了凑作文字数,瞎写的样子?

他于是又犯了写诗第二个忌讳——生编硬套。】

【乾隆还犯了其他的忌讳吗?

当然还有,诗文用典很重要,在这方面,李商隐和辛弃疾算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了。但是典故这东西也很讲究,用得好就是有内涵,用不好就是掉书袋。

某个曾经在军机处当过官的人写了本书,爆料了乾隆的八卦。

乾隆每天都要写好几首诗。喜欢用典故,但特意不标明,故意让那些大臣去查,然后给自己的诗作注解。很多典故用得非常晦涩,古代又没有百度,根本查不出来。

乾隆也很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