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教出来的刘禅又怎么样了呢?

不要说将他曹魏和幼年称象的曹冲和七步成诗的曹植相比,就看他在《后主传》中的记录。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我在视频中所罗列的句子都出自于《三国志·后主传》,然而这一篇本应该写君王事迹的史料,我们能大篇幅的看到是臣子作为主角。无论是前期的诸葛亮,还是后来的费祎、蒋琬、姜维……似乎这样大篇幅的记录都和刘禅没有任何关系。除了这些和刘禅娶妻之外的记录,我们只能看到后主刘禅在后期任用宦官黄皓专政以及他最后投降了曹魏,并且是最终死在了的记录。】

【“后主兴榇自缚,诣军垒门。”这句便是在《三国志》里形容刘禅投降时的场景。就是说刘禅自己把自己反绑,然后把自己装在运送棺材的车上,派遣军队将他送过去,表示自己愿意投降。然而与此对比之下,他的五子刘湛却宁愿自杀殉国,也不愿意投降。】

投降……曹魏?投降曹魏?

如果他的儿子接受了自己的基业还没传到三代便投降了对方阵营,他又何必苦苦支撑,想要复兴汉室呢?

有这样的后人在如何复兴,又怎样复兴?

刘备在心中默默念了两遍,忽然觉得怒发冲冠,险些要晕厥过去。

“玄德公!”

关羽赶紧上前去搀扶,诸葛亮也在心中暗道不好。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一直都是诸葛亮坚信的入仕信条,刘公对他有治愈,又是他认定的贤德之君,那么这是以后的托孤他必然是不可能不答应的。

但是人的寿数总是有限的,他能辅佐两代君王已经能算得上是一件幸事,这身后之事应当何以为继呀!

元朔六年,刘彻也脸色微变,看来后世他们汉室江山实在是命运多舛呀!

想那光,刘秀已经为大汉绵延国祚,他们不应该不满足了,只是如今看来,这后汉甚为可惜。

刚刚听到天子问话的卫青自然也起身,然而对于那个问题,他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是思量片刻,却终究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