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意火爆的时候,他一个月就能挣到五六百钱……岳丈都有些刮目相看。

第一位客人上门,那是一位壮汉。

此人是当地的邮卒,显然是刚刚从外地回来,胡须杂乱,进了门,就热情的跟张生打招呼。

张生急忙笑着让妻拿来水和吃的。

邮卒就坐在院落里,张生开始用热水来擦拭他的脸,一只手里拿着剃须刀,“你要修成什么样?”

“哎,你看着办,稍微修一下就好……”

“我这次去了濮阳,你是不知道啊……那边的人,那胡须是千奇百怪的,那里的理发店可太大了……不过,那边收费也高,修个面要一百钱啊!我说啊,你这也该张涨价了……人家一百钱,你才十钱……”

张生听着客人的话,只是憨厚的笑着,“我这手艺,哪里值得上一百钱啊……”

“这周围的变化可太大了,就说那濮阳吧……好家伙,光是要进城门,就要等五六个时辰啊……那马车啊,都快排到长安去了……城内也是大变样,每次去都不一样……那边的女子也是水灵水灵的,有个女的看上我了……死活要跟我回来……我家里有妻,岂能再娶呢?那些女子啊,擦的那个胭脂,那叫一个香啊……穿得那个服饰,我算是开眼了……”

“刚进城就是七八个马夫,来问你要去哪里……也不看看我是干什么的,我还需要他来送?”

客人絮絮叨叨的说着话,却又来了两位客人,大家行了礼,他们就坐在一旁等着。

这位邮卒大哥也是健谈,“不过有一点不好,濮阳那什么都要收钱……口渴了找一家人喝水,人家还跟我要钱……还是我们这里要好,我准备带着家人搬到那边去……房子我都看好了……你也该去濮阳开个店的,老挣钱了!”

张生认真的帮着他修了起来,刮掉了多余的部分,给这位邮差大哥设计了一个刚猛的胡须造型,还不等人家说完濮阳,胡须就已经修好了。

邮卒看着铜镜,拍了拍自己的脸,很是满意。

“濮阳那里啊,有一种镜子,那镜子看的是很清澈,特别清楚,不像这铜镜……这样吧,下次我来的时候,给你带一块啊!”

他给了十钱,顺手又从果盘里拿了个果子,笑呵呵的离开了。

第二位客户是个年轻人,张生也认识他,等他坐下来,笑着问道:“这么早就放学了?”

“我是来看望父母的,请了三天。”

张生点着头,“那我给你修干净点?”

“别,修的跟曹大哥一样就好……”

“现在就属那种胡须最为流行了……”

张生开始忙活了起来,年轻人笑着说道:“您可别信曹大哥的话啊……濮阳现在的房子,就是差一点的,都得数万乃至几十万钱财……好的不敢想……去那边开店,怕是不太容易。”

张生笑着说道:“我不去那边……我想去县里开个店……后生啊,你是读过书的……你说去县里开店合不合适啊?”

年轻人迟疑了片刻,“倒也可以……现在县里的店是越来越多,商税也不高,就是手续有点麻烦,要等食货府批准,不过大哥你要是想开店,到时候我帮您去申请……但是在那边您可不能再十钱了……”